“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崭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促进学院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有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学院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宗旨,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发展思路日趋明晰。学院领导班子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精心谋划未来发展,理清了今后一个时期“一二三四五八十”加快发展总体思路(即:围绕一大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大保障,坚持四项原则,开展“五杯”竞赛,抓好八大工程,实施十个项目,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好”的工作目标和“项目、招生、创新、改革、党建”的治校方略,确立了“本千万”工程(本科院校、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的奋斗目标。学院“本千万”工程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市“十三五”规划。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完成了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医学院实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艺学院演播厅、智慧农业ICT研发中心、建筑专业实训中心、学生公寓空调安装、南校区大门改造、教工餐厅、体育场升级改造、校园绿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教师公寓、体育馆、大门口绿化亮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学院校区面积扩大330亩(周口卫校合并),校园占地面积达到1655亩,总建筑面积增至2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7770万元,馆藏图书124万册;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场所11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至115个;建设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5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4300个,教学用计算机1490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38个。
(三)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学院累计招生报到注册新生12222人;至2015年底,全日制专科在校生达到8414人。2014年6月周口卫校整体划转并入学院,成立九州官方网站医学院和九州官方网站附属医院,成功申报获批医学类专业6个(高级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学院开设有46个全日制高职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和32个中职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艺、医8个学科门类。
(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院秉承“砺德砺能,志存高远”校训和“人人是人才 ,人人可成才”教育理念,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普通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高职教育品牌示范校”建设单位,2014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被省卫计委命名为“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跻身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600强,在全国1335所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居第266位,在河南省89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21位,在全省18个省辖市所属高职院校中位居第7位。
(五)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119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英语教育及护理等专业在全国、全省专业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先后荣获2015年全国电子设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2015年河南省汽车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写作大赛河南赛区特等奖,2015年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河南省第三届“博爱中原 文明河南”红十字青少年知识与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和演讲单项二等奖,“第八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2项,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机电工程学院“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获得2016年河南省第九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三等奖。“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毕业学生16781人,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六)教学科研改革有效推进。深化教学科研综合改革,制定了《九州官方网站关于推进教学科研综合改革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检查机制、教科研奖惩机制、课程分类赋分机制、授课质量评价机制、绩效分配机制和创新发展机制,建立了以改革和绩效考核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和院部经费切块制度。学院依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示范点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深化校企合作,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技术服务,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课题204项,其中193项成果获奖;编写出版学术著作(第一主编)61部,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1006篇,专利45项。
(七)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千人入百企”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公开招聘,解决了117名教师的入编问题;至“十二五”末,学院拥有在岗教职工855人,其中专任教师665人,“双师型”教师534人;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120名、中级职称220名;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5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49人。
(八)学生管理创新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出台了《九州官方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九州官方网站辅导员(班主任)条例(修订)》、《九州官方网站校园封闭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包联助”工程强化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九州官方网站大学生“八不准”》等系列规章制度,重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包联助”工程,开展“五有三德”教育,举办“弟子规”诵读大赛,组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九)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入推进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学生管理、人事机构、绩效分配等内部改革,调整优化机构编制,教学系部改为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认真实施“四制”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改革薪酬分配机制。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完成制定《九州官方网站章程》并颁布施行,深入开展“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学院依法办学行为,学院被评为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十)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共发展预备党员512名,预备党员转正561名,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加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入开展了定点驻村帮扶。深化干部选任办法改革,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采用“量化比选”和“双推双考”办法,先后完成两轮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共选拔正副处级干部21名、正副科级干部48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完善了后备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和行风评议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院科学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学院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
二、“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经验
回顾学院“十二五”期间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发扬: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思想理论武装。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要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理念和意识,提高学院治理水平,以保证学院的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取得成绩。
(二)从严治党,依法治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遵守学院章程,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内涵,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质量提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促进共享发展成果。要把师生幸福作为办学治校能力的终极价值追求,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努力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三、“十二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后续发展能力不强。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特色专业的支撑能力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够突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还不够全面、系统、深入,实践教学比较薄弱,人才培养措施配套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校区资源分散,实验实训条件有待改善。校区布局分散,办学空间不足,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总量不足、性能老化、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学支撑能力不强。由于办学经费不足,资金保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满足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制约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人才团队建设和协作机制薄弱,人才断层现象明显,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不够,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待改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体制机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决策、监督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机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系统、针对性不足、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还需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强,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明晰。
四、“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的重要前提。“十三五”时期,我院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系列政策规划的相继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将为学院发展带来重要契机。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必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职院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努力满足时代要求,在服务中广集办学资源,在服务中求得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高〔2016〕880号)指出,要“通过三年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河南省“三改一抓一构建”和“六路并进”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工作思路,使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更好服务河南省实施国家五大战略规划、打造“四个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这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必将为学院发展增添新动力。
3.国家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国家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河南省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着力建设“四个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周口市围绕“一极两区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郑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全力打造豫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要求学院提供相应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融入,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发挥优势,增强服务经济能力,必将进一步拓展学院发展空间。
(二)面临的挑战
1.外部挑战。十三五时期,国家正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开放化、信息化、集团化办学的迅速推进,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大力推进高教强省,高等教育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对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学校如何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内涵提升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高职院校数量递增,无论是省属高职院校还是地方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办出特色、提升水平,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河南省高中毕业生数逐年减少,生源竞争愈加激烈,生源结构日趋多样,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革招生策略,拓宽招生路径和生源渠道,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对学院事业发展带来了各种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极为艰巨的任务,也是学院在“十三五”期间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严峻挑战。
2.内部挑战。“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尚未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度还不够高,继续教育尤其是职业培训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全面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偏少,强势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调整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契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缺少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力不足,青年教师学历结构亟待优化,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五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还不够活、管理效能还不够高,服务意识、工作效能与执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新一轮院校间的激烈竞争将会加剧,目前学院财务状况不能很好满足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内涵建设和学院发展受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部分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先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多样化社会服务。
二、发展目标
坚持“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基本实现“本千万”奋斗目标,使学院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更加凸显,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扩大全日制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0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 12000人,全日制中专生3000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5000人,各类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次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5倍。学院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0%以上。
——专业建设 按照“做强特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对接行业、企业及地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系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全日制高职专业总数保持在40个以上。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争取形成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力争建设10个院级特色专业和10个院级特色专业群,新增5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特色专业群,逐步形成“优势专业精、传统专业强、新兴专业特”的专业格局。
——师资队伍 优化教师结构,师资总量适应教学需求,生师比16:1;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列达到75%以上。争取建设院级特色教学团队10个以上,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以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5人以上,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
——科学研究 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显著提升,争取完成国家或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0个、市厅级立项课题50个以上,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获奖300项,发表学术研究与教育管理论文12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00篇),出版学术著作100部,登记专利发明20项以上;力争建设一批市级科研机构和1个以上省级科研机构。
——对外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合作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取校企合作单位增加到300家,各院(部)对接紧密合作企业1—2个。
——办学条件 加快校区建设和资源整合,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有效改善办学条件。争取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强学院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建设。完成文昌、开元两个校区后续工程建设,建成教师公寓、体育馆,完成智慧校园建设。争取新增省级以上实训基地5个,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0个。
——校园文化 注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行业、企业、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和卫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
——体制机制 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发挥教代会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学院章程为遵循,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学院改革发展环境。
三、发展任务
(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对接“一带一路”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办好服务周口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需求的工、管、医、教、农等学科专业。建设适应需求、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根据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遴选8-10个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逐步构建学院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
3.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及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精品课建设,形成专业团队、教研室、系部和学院四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在现有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争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达到5-8门,有1—2门课程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
4.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争取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20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5个,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达到1--2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达到10人。
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管理体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积极探索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多元、开放、分层的教师评价方法,建立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6.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建立健全科研制度,加强学术规范管理,搭建多元化教科研平台。加大激励措施,确保科研经费保障到位,使用合理合规。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提高研究水平。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联合,成立学院科协组织、“周口平原农区发展中心”,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行业组织,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研究,大力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深化产教融合步伐,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和实践公办高职院校理事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目标,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配合各专业群的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与质量,建立一批生产技术先进、与学院专业融合度高的知名企业做为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
2.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学院办学资源优势,以“三区人才科技服务”为契机,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开展院县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周口远程教育中心,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构建包括技术指导、短期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定点帮扶、精准扶贫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年服务人数不少于1万人次。
3.扩大继续教育规模。在继续办好高职、中职教育的同时,加强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开放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服务终身学习社会。及时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动态,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网络与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成人本科教育学历班,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不断引进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推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加强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动力。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加强紧缺岗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双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以人才推动教改和科技创新,以教改和科技创新驱动学院内涵发展。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引进,
2.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引进、聘请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多措并举加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身心健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名师队伍。一是外出学习培训。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其它形式的外出学习培训和国内访学项目。二是进企业实践。组织开展“千人入百企”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开展师德教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四)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学生法制安全、组织纪律、心理健康、国防教育和诚信感恩等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牢固树立培育意识和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包联助”工程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2.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选拔、教育、管理和考核等有关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格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加强诚信教育和助学贷款管理,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水平。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国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企业文化进校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加强招生就业创业指导,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1.创新招生工作思路,提高录取率和报到率。 积极研究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培育招生市场,打造生源数量稳定、分布合理的招生基地;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宣传品位与层次,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完善招生目标责任制,实行全员招生、专兼结合,拓宽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范围,稳定普通大专招生,扩大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做好中高职生源储备,全日制在校生数量保持万人以上规模,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办学模式。
2.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强化创业创新实践,配合“中国制造2025”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互联网+”行动,开展好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三支一扶等专项活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工作管理,举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创业规划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创业促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确保“入口旺”、“出口畅”,提高办学竞争实力。
(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院发展内在动力
深化人事机构改革,以“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营运高效”为目标,完善全员聘任制度,科学定岗定编,完善内部职称评审推荐办法,不断优化学院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按绩分配、按效分配、按价值化分配。加快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根本转变。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机制,明确院系权利和责任,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院系办学活力。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招标采购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学院内部控制机制,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做到财务风险可控。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高学院民主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落实学院章程,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健全党务、院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机制,完善职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顺畅师生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保障和支持师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教育引导,抓实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增强师生法治意识。加强道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知名专家讲座”等主题教育活动和“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表彰宣传活动,引导师生员工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完善个人品德。注重发挥党员志愿、学生志愿的领头作用,助力文明创建活动。
2.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坚持传承创新,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完成《九州官方网站校史》编撰工作,继承和弘扬学院的优良传统,逐步凝炼出充分体现学院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周职精神”;发挥校训、校标、校徽、校歌等学院标识的凝聚与激励作用,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师生校友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发挥校园景观元素的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形成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承的职业教育文化。根据学院发展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特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在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大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争取省级和国家级品牌文化活动项目。建设校友文化,办好校友会及校友网站,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激发校友的感恩与奉献意识,培育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
3.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积聚正能量。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积极开展网评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正能量,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分析,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创新外宣工作模式,搞好与校外媒体合作宣传,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好校报、广播站、校园网、官微等校内主流媒体,做强校园记者站、校园电视台等校内新媒体,着力营造学院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坚持共创共享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1.完善校区办学功能。整合优化学院内部资源,完善开元、文昌两个校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完成教师公寓项目建设,提升职工住宅小区、学生公寓、餐厅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信息化手段对主要办学业务的全覆盖,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运用水平。丰富和完善图书、档案等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3.支持附属医院加快发展。支持附属医院与医学院“医教协同,互促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财引智,利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推进附属医院股份制改造。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改善医疗条件,积极开拓医疗市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做好医保、职工健康体检工作,满足医疗健康服务、教学科研和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要求。
4.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整体防范能力,构建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5.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发展依靠广大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的原则,用学院事业发展的成果保障师生的权力、维护师生的尊严、实现师生的利益,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统筹协调,拓宽经费来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落实国家生均拨款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教职工资待遇。完成教师公寓建设,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大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美化校园环境,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师生业余生活。完善教职工健康保障制度,认真做好扶贫帮困、离退休老干部、关工委、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引领学院科学发展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摆在从严治党首位,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引导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强化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深入推进经常性党性教育,坚持用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校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学院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遵循“好干部”标准,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竞争择优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干部轮岗交流和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着力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其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4.强化党纪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养成纪律自觉,守住规矩底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实现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师生制度。
5.加强党风廉洁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全面推进体现学院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权力行使制约和监督。建立党风廉洁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党风廉洁教育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营建风清气正的廉洁校园。
第三部分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落实的指导、督促、检查、协调等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按照规划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抓好细化分解和贯彻落实工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动态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规划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部门,统筹推进规划组织实施,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注重宣传引导
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学院“十三五”规划活动,让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十三五”期间学院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增强师生对学院发展目标、任务的认同感,在全院形成关心学院发展、支持学院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监控,在强化规划实施年度检查的基础上,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及时把握规划实施情况,确保学院事业发展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评估结果作为办学资源配置、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